最近一名日志读者给我留言,向我倾述了他的近况遭遇,乃至最后向我发问,他该如何做出人生选择。下面,我就把他的故事讲出来,并把我的思考做以陈述:
父母是地道的农民,我自认为没什么天分,所以从小学习格外刻苦,毕业之后,在县城的一所中学做了5年的副科(科目)老师,后被县府办调去工作了2年。去年离开县府办,通过考试进入了市内一家重点高中,随后又被区教育局借调过去工作,比较受局领导赏识。
我爱人被她的家人安排在县城的一家国企工作,目前怀着二胎,大女儿在上幼儿园,她要上班,又要照应大女儿,着实辛苦。我父母不愿意到城里帮着带娃,婆媳关系也比较差(倒不是因为老人不帮带娃的原因),所以我爱人感到压力很大。
于是我有了重回学校教书的念头,这样可以照顾女儿、照顾家里,减轻爱人的负担。可这个想法得不到亲人的支持和县里老领导的认可,都劝我不要动摇。所以眼下的我比较迷茫,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选择,烦请刘老师给予我宝贵的建议,不胜感激。
以上是这位读者的经历。首先我要表明个人观点: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。我只是比这位读者年长一些,我能做到的就是陈述一下个人的思考,供你参考:
同为男人,我思考的角度是,在一个家庭中,做为孩子的爸爸究竟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?
我们大部分人的观点都是“男主外,女主内”,即男人负责在外工作赚钱,给家庭提供经济支撑,女人负责操持家庭事务,教育子女。当然这么说,没有性别歧视的意思,反过来也是一样的,总之家庭大体都有一个内外的分工。“男主外,女主内”只是目前社会上大部分家庭的分工现状而已。这种家庭分工也导致了很多男同胞不会思考我刚提到的这个问题,原因我想不外有两个:
1、工作赚钱不易。搬砖就不能抱孩子,抱孩子就没法搬砖,很难两全。
2、大部分男性更喜欢家庭之外的广阔天地,就是有时间,也不见得喜欢待在家里陪孩子。
不管是已经做了爸爸的读者还是还没有做爸爸的读者,都可以到幼儿园或是学校门口看看,接送孩子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妈妈,爸爸占比很小。
因此,也能想象的到,这位读者的亲人和老领导会怎么劝他不要放弃现在的工作:男人,应该以事业为重。
那说到这里,是不是就意味着,我给这位读者的建议是,现在就回归家庭,多陪伴孩子呢?未必。
我且不说现实中的案例,先来说两部电视剧——《末代皇帝》、《红楼梦》。
《末代皇帝》中的幼年溥仪,身后总是跟着一群人,洋人教授就问他这群人是干嘛的,像尾巴一样?答案是这群人无非是沏茶倒水端马桶的。
我们可以试想一下,没有这群人,溥仪就不能生活自理,不能活了吗?
我想没有这群伺候他的人,溥仪可以活得更好。
但那群人呢?伺候主子久了,突然让他不干这个了,他们是不是也会很迷茫:皇上不要我了,我该干什么去呢?
这种场景,像不像极了高速公路收费员因为ETC的普及而失去工作之后的迷茫?
我们再来看《红楼梦》。小丫鬟只是给宝玉沏个茶,晴雯这种大丫鬟就不干了,骂小丫鬟,给二爷沏茶的话,也轮的到你干?潜台词就是只有我才配伺候二爷喝茶。
至此,想必有些读者已经明白我想表达什么了:现实生活中的家长们,伺候孩子久了,陪伴孩子久了,是不是也会有这些宫娥彩女、丫鬟的心理呢?究竟是孩子离不开你,还是你离不开孩子呢?
我们常说的妈宝男,妈宝女的,不就是家长干预子女过多,久了之后形成的现象吗?
且不说,你的这种“长久陪伴”影响不影响你的事业,就算不影响,孩子至始至终都需要你的这种伺候么?
我相信,孩子会需要你的伺候,但那也只是孩子极小的时候,亲子关系会有一个“蜜月期”。但孩子大了呢?孩子需要个人空间,希望摆脱你的陪伴,而那个时候的你,是否能适应这种转变呢?
你现在执意牺牲自己的事业,去做孩子的丫鬟,当下孩子是满足了,可孩子长大后的将来呢?那个时候的你,没有了事业基础,怎样去完成孩子新的需要——经济方面的需要,孩子参加工作需要你提供真知灼见乃至物质支持等等等等。
我们往往想给孩子最好的,但当下最好的,不一定是将来最好的。
孩子的需求转变是不同成长阶段自然而然带来的,每个孩子都会有这样的经历,我们小时候不也是这样过来的吗?但是做为家长,你能适应这种转变吗——孩子小的时候需要陪伴你陪伴了,孩子长大了需要支持你支持了——这种转变你能做到否?能两全否?
我们再把目光聚焦到社会现状——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,“家长群”这个特殊的社群现象产生了——有没有感觉到“家长群”简直是24小时不停歇的“秀场”?
老师“秀”教学进度,家长“秀”孩子动态,家长群的消息动则就999+。
我们应不应该反思一下,孩子还是孩子吗?孩子像不像大明星?而家长们就是一个个粉丝?
家长们过度的把目光聚焦到了孩子身上,倒底是对是错?孩子今天是秀场中央的主角,明天到社会上还是吗?
这个时候,大家应该都明白了,为什么“在一个家庭中,做为孩子的爸爸究竟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?”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:做个消失的爸爸(家长)固然不对,但是过度的存在,尤其是以牺牲事业为前提的存在,也不对。关键在于度,一定要适度。而如何做到适度,这就因人而异了。我只能陈述出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,而给不出标准答案——毕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境遇。
我要坚持写,写到写不动为止^_^